股海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投资, 贷款, 股票, 商业.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投资, 贷款, 股票, 商业. Show all posts

Friday, November 4, 2016

股市无常,长期为稳!



在平常的交易日里,股市里个股有涨有跌是相当正常的。今天上明天下, 上上下下的, 短期的股市好像

是投票机, 长期的股市就是一个平衡机。

但是,股市偶尔会出现齐涨齐跌的特殊现象,也就是说,上千家的个股股价往同一个方向驱动。

如果上千家的个股股价往上驱动,我们就说这是一个“牛市”(bull market),或是“多头市场”。

当多头走势确立时,10支股票中,约有9支股价上扬。

人们一窝蜂进入股市大量进货,他们和交易员讲话的时间,甚至比和朋友聊天的时间还多,因为没有人愿

意错失这么难得的好行情。

然而,物极必反,股市迟早总会走下坡的,这时,10支股票中,约有9支股价下挫,这就是空头市场。

这时候,那些在牛市里急着追涨的人,这时急着追跌,他们深信,今天不卖,明天会赔更多,今天的价钱

一定比明天好。

一般来说,当股价下跌10%时,我们称它为“回档”(Correction)。

如果股价下跌25%,我们称它为“空头市场”或“熊市”(bear market)。

对于一个投资人而言,一个长期的大熊市,是非常大的耐心考验。

因为不管你的选股能力多么高超,在大熊市中,股价还是会下跌。

而且往往当你觉得股市跌的差不多了,应该是进场买入时,股市又继续下跌。

为了要避免熊市,投资人常常希望可以预期股市的回档而提早出场,可是股市那里能够预测得了?

结果就是,他们手上拿着一大笔钱,却白白错失进场良机,错过大牛市的机会。


结论:

长期下来,短期波动炒作成就不了市场中的赢家,只有从头到尾投资在股市,并且投资在具有成长性的公司里,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6

【转贴】孙子战市系列8: 致人而不致于人

原文孙子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

白话译文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著名的战略之一。“致人”就是使敌人自投罗网,掉进我预先设置的圈套,或是把军队开到预定的战场,而加以消灭。“致于人”就是被敌人调动,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是克敌致胜的最主要条件。“致人”就是掌握主动权的手段。“致于人”即受制于敌人,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任人宰割。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最典型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例,那就是战国时代的“围魏救赵”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孙膑(孙膑乃孙子的后代)和庞涓,两人均拜鬼谷子为师,研习兵法。庞涓先下山,被魏王起用为将,庞涓自知才华不及孙膑,恐怕将来成为他的克星,就故意邀请孙膑至魏国,并在他的推荐下,成为魏王的辅臣。然后,庞涓没下毒计,陷孙膑于不义,借故废掉孙膑的双脚,使他不能行走,想用此法使孙膑从此成为废人。孙膑装疯,被救至齐国,被齐威王重用。

当魏王派庞涓攻打赵国时,赵国向各国求救,齐王以田总为将,孙膑为军师,援救赵国。齐国救兵并不开向赵国,反而直奔魏国首都大梁。庞涓攻打赵都邯郸,眼看就要得手,接到快报,齐军直取大梁,恐大梁有失,就立刻回军援救。

马陵道战役引以为鉴

孙膑设下了“减灶”的计谋,引诱庞涓入壳。

军队在行军途中,每天都要停在一个地点,建灶做饭,食后再前进。孙膑故意在第一天建灶十万个,第二天减至五万个,第三天减至三万个。如此逐日减灶数目,然后将军队布置在马陵道,马陵道是交通要冲,由两座山丘夹峙而成的一条小路。孙膑在山丘上布下万名弓箭手,等候庞涓军队到来。

庞涓追赶孙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点数孙膑军灶的数目,发现一天比一天减少,就断定孙膑的逃兵越来越多。就撇下大军,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倍道兼行,追赶孙膑,终于在马陵道赶上孙膑,那时天色已晚,庞涓在暮色苍茫中发现一棵大树,被削了皮,树身上刻有文字,就令人点起火把来读。一看之下,原来所刻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他大惊,知道上当,要马上撤军,孙膑早已发下命令,一见火光就万箭齐发,庞涓自知已没有生路,就拔剑自刎。

这就是著名的马陵道战役。

孙膑所用的,正是他的先祖孙子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计谋。孙子说“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就是要使敌人自动的前往预先设伏的地点,就要制造假象,使敌人认为有利。孙膑令军队逐日减少军灶,就是制造他的逃兵越来越多的假象,欺骗庞涓,使庞涓认为对自己有利,就自动的投向马陵道,“致人”之计因而奏效。

庞涓可说是“致于人”,就是被孙膑调动,自投罗网。

这场战役已过了二千多年,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致人而不致于人”不但可用在战场上,在股市中也同样管用。

用途一:炒家静悄悄的购买了某公司的大批股票,将股价推高,然后放出虚假的利好消息,引诱散户抢购,散户利令智昏,忘记了风险,进场抢购,炒家乘机高价脱手。卖完后施杀手锏,使股价在极短的时间内跌停板,散户无机会脱手,饮恨沙场。

炒家放出利好消息,使散户抢购,就是“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等到炒家散尽股票后,就迫使股价暴跌至停板,散户措手不及,就如庞涓般“自尽”(大亏)。

“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计谋,不仅炒家用之,而且每次都得手,即使没有炒家兴风作浪,“致人而不致人”之计,亦可在正常的股市操作中派上用场。

预言家无不一败涂地

用途二:

在正常的股市中,投资者将领,挟资重进入股市,企图征服股市,获取战利品——利润。

然而,股市庞大无比,作为“致人”的投资者,根本没有能力调动股市,使股市按自己的意愿起落,反而被股市“致于人”——以激烈的波动“调动”投资者,那些自以为有预测股市动向的“预言家”,根本就不是股市的对手。事实证明,不自量力,企图以各种各样的“工具”,预测股市动向,从而“打败”股市的投资者,无不一败涂地。

所以,投资者欲在股市施“致人而不致于人”之计,实属妄想,是根本做不到的。

那么,投资者要怎样才能逃过炒家及股市的“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取得战利品——利润?

很简单,最好的方法,是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

只要被调动的人(投资者),不与狼共舞,不为利所诱而动心,“致人”者就奈何不了投资者。

当炒家发出利好的传言,或是股市出现牛市的假象时,只要投资者不动如山,炒家和假牛市就奈何不了投资者。

所以要击败“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计谋,最好的方法,是低价买进基本面强稳,前途亮丽的优质股,不动如山,等到股值被严重高估时,就一走了之,则炒家和假股市都无计可施,投资者可以取得“全胜”。

【转贴】孙子战市系列7: 百战百胜与百战不殆

原文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白话译文孙子说:“打一百次的仗,一百次都取得胜利,并不是最高明的打法。不需通过交战,就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是最高明的打法。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就是打一百次仗,也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两段文字的关键字眼是两个“百战”,照字面的意义,“百战”是指打一百次的仗,但在中文里,“百”常被用来代替“多”。故“百战”是指无论打多少次仗。百战百胜就是说无论打多少次仗,都取得胜利。百战不殆是说无论打多少次仗,都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殆”就是危险。

每战必胜,是将领梦寐以求的事,为什么孙子却认为,不是最高明的打法?

因为一旦在战场上兵刃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即使获得胜利,也必然蒙受伤亡。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总之是要付出代价。

孙子所追求的,是不要付出代价,就可以取得胜利,这是最理想的打法。

要怎样才能做到“不劳而获”呢?孙子的策略是“伐谋”和“伐交”,就是通过计谋和外交的途径,使敌人自动放下武器,“伐谋”是最高军事策略,叫“上兵”,“伐交”是通过外交途径使敌人不战而降,比“伐谋”差一级。

“伐谋”的方法包括攻心战,就是心理战,或是以泰山压顶之绝对优势,使敌人自知不敌而放下武器,或是通过收买敌人的重臣,叫他们劝服敌国的国君投降,或是许以优厚的条件,例如降服后国君还是保住其皇位等等,总之是通过“文”的途径,而不是通过“武”力的途径来促使敌人屈服。结果是“兵不顿而利可全”,绝对是本小利大的生意,难怪孙子说是“善之善者也”。

胜多败少算是成功

至于“伐交”,虽然在孙子眼中是“其次”,即仅次于“伐谋”的战略,但也是属于本小利大的生意,而最管用的就是设法孤立敌国,使之陷于无援无助的境地。用孙子的话,就是“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九地篇),就是以无比强大的威信,使别国不敢与别国结为联盟,敌国被孤立,而又自知非强国的对手,只好投降,以避免生灵涂炭。

应用在股票投资上,“百战百胜”就是每一次投资都获利,这当然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但这种情况,只在梦中出现,在现实的投资领域,是不可能的事。股票投资的最大缺点,是投资者始终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股市和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是决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在熊市中无股不跌,公司蒙受亏损时,无股不崩,对于股市的起落,或是上市公司的盈亏,投资者根本做不了什么,只能干着急。

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要做到百战百胜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做到胜多败少,已是成功的投资者。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曾马失前蹄,更不要说是普通散户了。

既然百战百胜是不可能的事,则退而求其次,投资者只好追求“百战不殆”。

股市有如越战时的战场,到处是地雷,一不小心,踏到地雷,轻则断手断脚,重则丧失生命,危险之极。投资者如果能做到“百战不殆”,就是打一百次的仗,都没有遇险,也就是能全身以退,重整旗鼓,这虽不如“百战百胜”,但已有资格被称为“善战者”了。

要怎样才能做到“百战不殆”?孙子已授以高招,那就是“知彼知己”。

请注意,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总是将“知彼”摆在“知己”前头,那是因为“知彼”比“知己”更重要,也更难做到,孙子兵法的最后一篇叫“用间篇”。就极力强调雇用间谍以获取敌人情报的重要性,获取情报就是“知彼”的行为。

股市和上市公司是导致投资失败的两个领域,所以就是投资者的敌人。要不然,何以会把获得盈利叫“战胜股市”(beat the market)呢?

所以,投资者所要知道的“彼”,就是要了解股市和上市公司。散户人微言轻,要获知公司“内幕”,难之又难,好在股票交易所给散户以援手,上市条例规定上市公司需通过定期发表季报和年报,有重大事务时也要发布消息,使投资者取得投资所需的基本讯息。也许公司照规定的项目提供的资讯,并未达到投资者的期望,但也聊胜于无。

勤做功课克服弱点

投资者只要勤做功课,就可取得基本的投资知识,可惜的是大马大部分散户都没有兴趣做功课,只有兴趣在股市抢进杀出,猎取快钱,结果当然是焦头烂额。

“知彼”只是成功因素的一半,另一半是“知己”,就是了解自己。投资者若投资失败,自己应负一半的责任。大部分失败者,都可归咎于投资者本身的弱点,例如没有耐心,听信谣言,随波逐流,情绪化等等。除非投资者了解自己的弱点,并加以克服。否则,要在股市做到“百战不殆”,难乎其难。

要在股市投资致富,投资者一定要做到“知彼知己”。孙子说“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

以“百战百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不实际的,能做到“百战不殆”就可做到胜多败少,能胜多败少,要达到“财务自由”,易如反掌。

Tuesday, November 1, 2016

避开产业油气银行股

避开产业油气银行股

采用由上而下的投资策略,观察经济状况,接着选择适合投资行业,再从中选出“心水股”。然而,不管是选股还是选行业,都是很深的学问,冷眼用一句谚语道出其中重要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容在无米的厨房,就算是拥有十八般厨艺的好媳妇,也煮不出一道像样的菜色。”

他说,如果该行业正走下坡或没有复苏迹象,还是避而远之为好。当记者询及目前经济状况,最应该避开哪个领域?冷眼直接点出,是房地产行业、油气业和银行业。

“避开房地产行业的原因是,多数人的收入跟不上产业价值的上涨,在没有家人的支助下,年轻人多数买不起房子,可是房子却一再增加,将来可能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

至于油气行业,他认为该行业在未来可能过时或被取代,短期来看也不会回弹,全世界开始出现迹象如:汽车用电力或生物燃油驱动、太阳能发电和原油价低弱成新常态,都是他回避油气行业的原因。

此外,冷眼补充:“经济增长缓慢,原油价格低迷,油气公司的盈利受到影响,但是借贷却不会因此减少,所以财务状况不健全的公司,已开始出现坏账问题,并拖累银行业。

“这个坏账问题现在只是一个开端,我建议短期内不要碰银行股,因为股价还未到底。”

另一方面,他提到油棕股,前途还是很好,只是短期内会有很多因素困扰油棕价格。

他说:“棕油领域短期内面对劳工不足和成本上升的问题。但长期来说,前景还是很好,因为棕油很难被取代、食用油的地位与其他用途逐年增加、油棕树寿命长、产量稳定和较少虫害问题。”

[转贴] 冷眼:盈利增加股价走高 找“有两个引擎的股票”

大马股市基本面大师冷眼,在周一特意拨冗拜访《南洋商报》。在担任本报的总编辑之前,冷眼曾是经济组主任,即使退休多年仍心系经济组,并执意要在新书上逐一签名,赠送给每一位经济组记者。除了谈及出书时的趣事,期间,冷眼也不忘与经济组记者交流,更坦言“一日南洋人,终生南洋人”,并且赞扬记者努力奋发的工作精神。 后排左起为经济组主编夏国文及助理主编伍咏敏。右起为经济记者刘颖欣、吕抒玲及叶慈喜。
冷眼认为,股票赚钱必须靠两部引擎。第一部引擎是公司的盈利增加,而第二部引擎是整体股市上升带动股价走高。
他把以上说法,套入股市3种股票类型(亏本股、盈利保持股、增长股)。
冷眼说:“如果该公司没赚钱,这类亏本股好比没有引擎的滑翔机;如果公司有盈利,基础好,可是盈利没有增长,不能够创造价值,只能靠股市上升推动股价的公司,属于只拥有一部引擎的飞机。”
“而第3种公司是盈利有所增长,股市又同时走高,就等同于双引擎的喷射机,这种股肯定赚钱。”
“很不幸的是,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森那美(SIME,4197,主板贸服股)和IOI集团(IOICORP,1961,主板种植股),这类股票是只有一部引擎的飞机,不值得买进。”
“反观嘉登(GADANG,9261,主板建筑股),纵然今年股市不明朗,可是业绩表现很好,只靠一部引擎就使股价上扬,如果现在是牛市,一定不得了。
“所以投资者不能只衡量公司的规模,因为规模大或小不会直接影响股价,反而是找出公司的‘引擎’数量。”
但是他补充,以上单引擎公司,不是不能买入,而是必须等到股价便宜,本益比低于10倍,在8倍左右才可买入。
“如果成长股的本益比在高位,仍可考虑买入,因为公司未来高盈利会将本益比拉低。”
避开产业油气银行股
采用由上而下的投资策略,观察经济状况,接着选择适合投资行业,再从中选出“心水股”。然而,不管是选股还是选行业,都是很深的学问,冷眼用一句谚语道出其中重要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容在无米的厨房,就算是拥有十八般厨艺的好媳妇,也煮不出一道像样的菜色。”
他说,如果该行业正走下坡或没有复苏迹象,还是避而远之为好。当记者询及目前经济状况,最应该避开哪个领域?冷眼直接点出,是房地产行业、油气业和银行业。
“避开房地产行业的原因是,多数人的收入跟不上产业价值的上涨,在没有家人的支助下,年轻人多数买不起房子,可是房子却一再增加,将来可能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
至于油气行业,他认为该行业在未来可能过时或被取代,短期来看也不会回弹,全世界开始出现迹象如:汽车用电力或生物燃油驱动、太阳能发电和原油价低弱成新常态,都是他回避油气行业的原因。
此外,冷眼补充:“经济增长缓慢,原油价格低迷,油气公司的盈利受到影响,但是借贷却不会因此减少,所以财务状况不健全的公司,已开始出现坏账问题,并拖累银行业。
“这个坏账问题现在只是一个开端,我建议短期内不要碰银行股,因为股价还未到底。”
另一方面,他提到油棕股,前途还是很好,只是短期内会有很多因素困扰油棕价格。
他说:“棕油领域短期内面对劳工不足和成本上升的问题。但长期来说,前景还是很好,因为棕油很难被取代、食用油的地位与其他用途逐年增加、油棕树寿命长、产量稳定和较少虫害问题。”
修正2投资观点:
1.现金流比债务重要:
以往冷眼很关注债务问题,会避开欠债累累的公司。不过,现在不同了,反而以现金流为投资标准之一。
“现金流才是决定一家公司是否面对倒闭风险的关键,而不是债务。”
而他投资在亚洲航空(AIRASIA,5099,主板贸服股),就是最佳的证明。
亚航截至今年6月30日总债务为107亿令吉,换做是以前的他,肯定不会碰这只股。
他说,虽然亚航债务庞大,但卖机票收现金,加上业务有增长,这意味着收到的钱足以还债。由此可见,债务高不代表公司不好,反而现金流才是关键。
2.资产净值非关键指标:
一家公司的净有形资产价值,曾经是冷眼的投资标准之一,但现在不再是关键指标,因为他发现这和股价没有关联。
“导致股价上升的是公司盈利,而非净有形资产。”
以雀巢(NESTLE,4707,主板消费产品股)为例,根据计算,该股截至今年9月30日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介于2.91令吉,但上周三(26日)的闭市价却达78.40令吉,这直接反映出股价和净有形资产价值没有直接关系。
他指出,现在有很多净有形资产价值处于高水平的公司,股价却很低。
“这是因为即使净有形资产价值很高,但公司也不能够分给投资者,所以对于股价上升没有帮助。”
他补充,他注重盈利和股息,因这才是促进投资价值的关键。
针对在网上流传冷眼之前发布的多篇分享集文章,他呼吁,他已经修正投资观点,希望读者留意他投资观点的转变。
冷眼心水股
TUNE保障(TUNEPRO,5230,主板金融股)
·TUNE保障有良好的商业模式,相信该股会跟着亚洲航空(AIRASIA,5099,主板贸服股)一起增长。目前,Tune保险提供网上旅游保障产品给姐妹公司亚洲航空(AIRASIA,5099,主板贸服股),并与宿务太平洋航空(Cebu Pacific)和阿拉伯航空集团(Air Arabia Group)合作,业务版图扩展至超过30个国家,包括中东、北非和欧盟国家。
马面粉(MFLOUR,3662,主板消费产品股)
·在大马、印尼和越南有业务的马面粉,很有增长潜能,长期而言,是一家很好的企业。该公司过去两年表现欠佳,主要是因为印尼业务刚开始投入生产而蒙亏。不过,目前有迹象显示,该公司今年会达到收支平衡,而且印尼拥有庞大人口,未来发展潜能大。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趋向对马面粉有利。今年,政府取消补贴25公斤装面粉之后,接下来预计会慢慢取消所有面粉补贴。届时,面粉厂将跟随小麦价格起落,维持一定的盈利赚幅,让盈利稳健上升。同时,马面粉厂向霹雳州农业发展机构(SADC)租用2块约664.96英亩土地,以设立综合家禽养殖场,将会有所增长。此外,该公司在巴西古当(Pasir Gudang)的面粉厂,未来将会带来贡献。

能借钱是本事,能不借是态度



《能借钱是本事,能不借是态度》


没有贷款的公司,我们会叫无负债公司(我平时讲法是Debt-Free)。

公司一点钱都不借,是十分保守的做法,基金经理不一定喜欢,但却往往是最经得起风浪的做法。
例如我们买房子,会跟银行贷款,但却也有那么一些人,是坚持现金买车、买房子的。
对这些用现金支付的人,有些人会私下“批评”他们的做法笨,有那么多现金可以买多几间啦,银行贷款又不是付不起...
但对讨厌贷款的人来讲,那可能不是给不给得起利息的问题,而是一种对金钱的态度问题。


这种金钱观,无意间进一步成就了这个人的生意和财务。


我们这几年见的上市公司老板越来越多,我也发现到,那些不肯贷款的公司,例如ELSOFT,MMSV,SLP,SCGM等等,都是因为老板不肯贷款而CFO也没他办法的那种;那么有趣的问题来了,为何这些成功的生意人(上市公司老板)都这么的保守?是否跟他们过往的“遭遇”有关??

后来我发觉,正是如此。
和这些老板私下交谈的时候,有听过某些老板(大家无需猜测是那位)讲以前做错决定,导致几惨几惨...后来再谈到自己公司目前的充沛现金时,神色都会自然流露出安详和自信,“安详”应该是因为永远不会接到银行的催帐电话(自然睡得好),“自信”是因为有现金就可以等待时机收购、扩张自己的生意。

只有遇过挫折的人,才会份外珍惜他所拥有的一切,形成报收的作风,而保守的作风,又会在下一次(经济)危机救他一命和让他可以把握机会更上一层楼。

这是我这几年的观察和思考所得,希望对大家有启发。